本報記者 劉釗
10月23日晚間,克勞斯發布公告顯示,公司收到上交所對公司及有關責任人予以監管警示的決定。上交所決定對克勞斯及時任董事會秘書梁鋒予以監管警示。上交所要求克勞斯及董監高人員采取有效措施對相關違規事項進行整改,并結合決定書指出的違規事項,就公司信息披露及規范運作中存在的合規隱患進行深入排查,制定針對性的防范措施,切實提高公司信息披露和規范運作水平。
經上交所查明,2018年,克勞斯收購裝備盧森堡100%股權,而裝備盧森堡主要資產為Krauss Maffei Group GmbH(以下簡稱KM集團),交易構成重大資產重組,收購完成后公司合并報表新增商譽4.42億歐元。
KM集團是全球最大的橡塑機械和系統解決方案供應商之一,其注塑設備產品在高端和大型設備領域長年位于全球品牌前列,擠出設備產品和反應成型設備產品均為全球行業龍頭。
2022年7月7日,公司在回復上交所監管工作函中表示,基于KM集團在手訂單數量以及應對措施對經營業績可能的影響,公司預計可以實現經營業績預測。然而,2022年度因KM集團經營虧損進一步加劇及商譽減值計提,導致裝備盧森堡虧損16.18億元,占公司2022年歸母凈利潤虧損額的比重為100%。
2023年7月5日,公司在回復上交所監管工作函中表示,公司在2021年的商譽減值測試中預測KM集團2022年度將實現凈利潤304萬歐元,但KM集團2022年實際實現凈利潤-2.28億歐元,未實現預測業績目標,且與預測業績目標差異較大。
上交所認為,KM集團作為公司的主要經營實體,其業績預測實現情況是投資者高度關注的重要事項,公司在《2021年年報工作函回函》中未能充分揭示KM集團2022年業績可能不及預期的重大不確定性風險,KM集團2022年實際發生大額虧損。公司前期披露的對KM集團未來盈利能力的不準確預測,使合理信賴法定信息披露文件的投資者對KM集團的未來業績產生預期,可能影響投資者投資決策并產生誤導。
浙江大學國際聯合商學院數字經濟與金融創新研究中心聯席主任盤和林告訴《證券日報》記者:“公司對于未來業績預期不準確,體現的是公司管理和投資管理的能力欠佳,即便沒有受到監管處罰,也會遭到投資者對公司管理投資能力的質疑。對此,公司只有積極提升相關能力,包括行業、技術的認知提升,才能做出更合適的業績預測。”
北京博星證券投資顧問有限公司研究所所長、首席投資顧問邢星在接受《證券日報》記者采訪時表示:“規范的信息披露在一定程度上,能讓投資者做出理性的投資決策,降低市場風險。上市公司主體一旦有忽悠式信息釋放,將使投資者產生誤判,或存在較大的投資失誤,風險系數也將加大。上市公司應該嚴格執行規范化信息披露,做到客觀、準確和公平公正,排除‘偽’信息披露對市場造成的不良影響。”
不僅2022年業績不及預期,克勞斯自2019年起業績已連虧四年。其中,KM集團的業績不佳是導致克勞斯業績虧損逐年擴大的最主要原因。財務數據顯示,2019年至2022年,克勞斯歸屬于上市公司股東的凈利潤分別為-1.58億元、-2.30億元、-2.46億元以及-16.18億元,四年間累計虧損22.52億元。其中,裝備盧森堡(包含KM集團)累計虧損22.29億元,占比高達98.97%。而在今年上半年,克勞斯仍虧損8.98億元,其中,裝備盧森堡(包含KM集團)虧損8.87億元。
除了業績虧損,在進行重大資產重組時克勞斯與轉讓方簽署協議,轉讓方就裝備盧森堡2018年、2019年以及2020年業績做出承諾。然而2018年至2020年,裝備盧森堡實際完成扣除非經常性損益后的凈利潤分別為4286.87萬歐元、-45.03萬歐元、-1316.18萬歐元,與業績承諾相差甚大,三年均未完成業績承諾。
《證券日報》就公司及有關責任人收到監管警示采訪克勞斯,截至發稿,公司方面尚未回復。
(編輯 才山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