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記者 杜雨萌
國家發展改革委10月24日發布消息稱,近日,國家發展改革委會同體育總局、自然資源部、水利部、國家林草局等部門印發《促進戶外運動設施建設與服務提升行動方案(2023—2025年)》(以下簡稱《行動方案》)。同日,國家發展改革委召開專題新聞發布會,相關部門負責人出席介紹促進戶外運動設施建設與服務提升有關情況,并答記者問。
《行動方案》提出,到2025年,戶外運動設施建設和服務質量供需有效對接,參與群體更加廣泛,賽事活動更加豐富,專業人才隊伍持續壯大,安全監管政策體系更加健全,全國范圍內形成一批發展基礎好、服務保障全、地方特色強、配套產業優的戶外運動發展高地,推動戶外運動產業總規模達到3萬億元。
國家發展改革委社會發展司司長劉明表示,隨著“戶外+”的新模式、新業態大量涌現,消費產品也日趨多樣化,戶外運動對體育產業的帶動作用更加凸顯。
戶外運動在體育產業中占比約60%
戶外運動產業一頭連著經濟,一頭連著民生,具有資源消耗少、產業鏈條長、導流效應大、社會效益高等特點,具有拉動內需、促進就業、擴大消費的積極作用。
“戶外運動產業在體育產業中的占比約60%,參與人數超過4億。”據國家發展改革委社會發展司副司長、一級巡視員彭福偉介紹,近年來,人民群眾參與戶外運動的熱情十分高漲,戶外運動消費強勁增長。
據統計,在剛剛過去的中秋、國慶假期,沖浪/潛水設備銷量同比增長了87%,戶外跑步服銷量同比增長了153%,防曬衣銷量同比增長了75%,顯示出巨大的市場潛力和發展前景。
“可以說,抓住了戶外運動這個‘牛鼻子’,堅定不移地推動戶外運動產業高質量發展,將能夠推動全民健身國家戰略的深入實施,將有效帶動體育產業成為國民經濟支柱產業。”彭福偉稱,下一步,國家發展改革委將按照《行動方案》提出的措施,加強部門溝通協調、加快措施落地落細,進一步促進戶外運動消費,助力構建新發展格局。
劉明稱,回望過去,我國戶外運動經歷了從無到有、從小到大、從弱到強的發展歷程,面向未來,我國戶外運動的成長空間還十分廣闊。下一步,國家發展改革委、體育總局等多部門將大力推動戶外運動產業發展,建設更加齊全實用的設施,構建更高水平的戶外運動公共服務體系,力爭實現行業的規?;鲩L和高質量發展,努力把戶外運動打造成為全民健身的優勢產業。
三方面發力戶外運動場地設施建設
戶外運動場地設施是發展戶外運動產業的基礎。我國幅員遼闊,地形多樣,為發展戶外運動產業提供了得天獨厚的條件。
國家體育總局體育經濟司司長楊雪鶇稱,在《關于構建更高水平的全民健身公共服務體系的意見》《戶外運動產業發展規劃(2022-2025年)》等政策的持續推動下,我國戶外運動場地設施迅速增長。
據統計,截至2022年底,我國健身步道共計12.78萬個,達31.42萬公里,較2021年分別增長20.68%、19.29%。其中,由中國登山協會認定的國家登山健身步道示范工程,截至2023年6月底有32條已建成并投入使用,共計超過3000公里。此外,全國冰雪運動場地2452個,較上年度增長8.45%。其中,滑冰場地1576個,占64.27%;滑雪場地876個,占35.73%,分別較上一年度增長8.69%、8.01%。
楊雪鶇表示,下一步,國家體育總局將堅持統籌資源、生態優先、創新驅動,從以下三方面發力:
一是完善戶外運動場地設施的空間布局。將按照《戶外運動產業發展規劃(2022-2025年)》提出的“五區三帶”戶外運動產業空間布局,鼓勵各地根據不同自然資源稟賦條件,因地制宜建設滑雪場、登山步道、運動船艇碼頭等各類戶外運動場地設施,持續優化發展環境,廣泛吸引社會力量。
二是加強戶外運動場地設施的資金支持。將統籌利用多方資金渠道,配合國家發展改革委組織實施全民健身設施補短板工程,發揮中央預算內投資的引導、示范和撬動作用,鼓勵社會資金積極投入,持續加強項目儲備,推動建設更多的山地戶外營地、航空飛行營地、汽車自駕運動營地、運動船艇碼頭、滑雪場、健身步道等各類戶外運動設施,夯實戶外運動產業高質量發展基礎。
三是打造戶外運動場地設施的示范工程。鼓勵戶外運動與旅游、文化等深度融合,將符合條件的戶外運動場地設施認定為國家體育旅游示范基地,切實發揮示范引領作用,不斷提高戶外運動場地設施的經營效益。
將采取一攬子政策支持相關項目和產業發展
戶外運動產業鏈長,輻射面寬,發展戶外運動,能夠直接帶動公共服務設施建設、裝備研發制造銷售,間接帶動旅游、康養、培訓、保險,有效拉動內需、促進消費。
彭福偉表示,下一步,國家發展改革委將與體育總局等相關部門一道,采取一攬子政策支持相關項目和產業的發展。
一是加強規劃引領。建立健全并發揮產業政策監測評估機制,強化屬地責任,鼓勵推動有條件的各地,立足地方特色自然資源和文化等優勢編制產業政策,及時進行政策優化調整。
二是加大資金支持。下一步,將繼續加大對符合條件的戶外運動場地設施支持力度,充分發揮中央預算內投資“四兩撥千斤”的作用,拓展地方政府專項債券、開發性金融、商業貸款、企業債券、產業投資基金等多種資金渠道,充分調動社會力量積極性,解決戶外運動產業發展的資金問題。
三是激發企業活力。戶外運動行業輻射范圍廣、進入門檻低、市場需求變化快,適合創新活力強、運營效率高、反應速度快、適應性優和空白填補能力突出的民營經濟發展。國家發展改革委將加快落實促進民營經濟發展壯大的31條政策及近期28條舉措,在戶外運動領域大力支持民營企業發展,積極探索發展“公建民營”“民辦公助”等方式,推動保障民營企業權益,切實提高民營企業積極性。
四是加強宣傳引導。國家發展改革委、體育總局將適時開展戶外運動設施建設與服務提升典型案例評選,強化先進經驗推廣學習,積極搭建學習交流平臺。
(編輯 喬川川)